人像拍摄技巧与角度人像拍摄的技巧
原标题:人像拍摄技巧与角度人像拍摄的技巧
导读:
第一部分:人像拍摄的核心技巧1. 光线的运用 (重中之重!) 自然光 (首选): 黄金时刻: 日出后一小时和日落前一小时左右的光线柔和、温暖,自带“美颜”效果,是拍...
第一部分:人像拍摄的核心技巧
1. 光线的运用 (重中之重!)
自然光 (首选):
黄金时刻: 日出后一小时和日落前一小时左右的光线柔和、温暖,自带“美颜”效果,是拍摄人像的最佳时间。
阴天/多云: 云层是天然的柔光箱,光线均匀、柔和,几乎没有生硬的阴影,非常适合人像拍摄,肤色表现好。
避免正午强光: 正午阳光直射,会在面部产生强烈的阴影(如眼袋、鼻影),模特也容易睁不开眼。如果必须拍,寻找开放式阴影区域(如树荫下、建筑物的阴影里),让光线均匀洒在脸上。
人造光:
闪光灯/补光灯: 在光线不足或需要特定效果时使用。避免直接对着人脸闪光,容易产生“红眼”和生硬感。尝试跳闪(将闪光灯打向天花板或墙壁反射回来)、使用柔光罩/柔光箱来柔化光线。离机闪光灯可以创造更具立体感的光效(如伦勃朗光、蝴蝶光)。
反光板: 便宜且效果显著的工具!用于给阴影区域(如下巴、眼睛下方)补光,消除硬朗的阴影,让眼神更明亮。常见颜色:白色(柔和补光)、银色(更强力补光)、金色(增加暖调)。
光的方向:
顺光: 光线从摄影师背后照向模特。画面明亮,但缺乏立体感,可能显得平淡。
侧光: 光线从侧面照射。能塑造强烈的立体感和质感(如表现皱纹、胡须),常用于表现人物性格或营造戏剧感。
逆光: 光线从模特背后照向镜头。可以拍出漂亮的轮廓光(发丝光),营造梦幻、浪漫或神秘的氛围。需要点测光对准人脸或使用闪光灯/反光板给面部补光,否则人脸会欠曝变黑。
顶光/底光: 一般较少用于常规人像,容易产生不自然的阴影(如顶光下的“熊猫眼”),常用于创造特殊氛围。
2. 构图
三分法: 将画面横竖各分为三等份,形成九宫格。把模特的眼睛(或整张脸)放在交叉点上(通常是最上面的两个点),比放在正中间更有动感和美感。
留白: 在人物视线方向或运动方向的前方留出更多空间,使画面有呼吸感,引导观者视线。
引导线: 利用环境中的线条(道路、栏杆、河流、建筑的线条等)引导观众的视线看向模特。
框架构图: 利用门窗、拱门、树枝等自然元素形成“画框”,将模特框在其中,突出主体。
虚化背景 (浅景深): 使用大光圈(f/1.4, f/1.8, f/2.8等)拍摄,使背景虚化模糊(产生“奶油般”的焦外),最大程度突出人物主体。这是人像摄影最常用的技巧之一。长焦镜头更容易获得浅景深。
3. 相机设置
光圈优先模式 (A/Av): 人像摄影最常用的模式。摄影师控制光圈大小(决定景深),相机自动匹配快门速度。
大光圈: 如前所述,用于虚化背景,突出主体。f/1.4
快门速度: 确保足够快,避免因模特移动或手抖造成模糊。一般安全快门是焦距的倒数(如50mm镜头,快门速度建议不低于1/50秒)。拍摄动态或避免手抖,需要更快。
ISO: 在保证曝光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用低ISO(如ISO 100-400),以获得最佳画质和最少噪点。光线不足时再提高ISO。
对焦模式: 单次自动对焦 (AF-S / One Shot): 适合静态人像,将对焦点对准模特的眼睛(尤其是靠近镜头的那只眼)。连续自动对焦 (AF-C / AI Servo): 适合运动中的模特。
测光模式: 点测光或中央重点测光: 对准模特脸部(尤其是皮肤)进行测光,确保主体曝光准确,避免背景光线干扰测光结果。
RAW格式: 使用RAW格式拍摄,保留最多的图像信息,为后期处理提供最大空间。
4. 与模特的沟通与引导
建立信任: 拍摄前先和模特交流,明确拍摄主题和风格,缓解紧张情绪。
具体指令: 不要只说“自然点”。给出具体的、可操作的指令,如:“下巴稍微低一点”、“肩膀转向我”、“眼睛看远方那棵树”、“手轻轻搭在栏杆上”、“给我一个若有所思的表情”等。
积极反馈: 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很好!”、“这个表情很棒!”、“保持住!”。
关注细节: 注意模特的发型是否凌乱、衣服是否有褶皱、眼神是否到位。
捕捉瞬间: 在引导摆姿的也要留意模特不经意流露出的自然表情和动作,随时抓拍。
5. 背景与环境
简洁干净: 选择简洁、不杂乱的背景,避免分散注意力的元素(如垃圾桶、杂乱的树枝、电线杆等)。虚化背景是常用手段。
与主题相关: 背景环境应能烘托人物性格或讲述故事。例如,在书店拍文艺青年,在咖啡馆拍休闲感。
色彩协调: 注意背景颜色与人物服装色彩的搭配,避免冲突色。

第二部分:人像拍摄的常用角度
角度的选择直接决定人物的呈现方式和画面氛围:
1. 平视角度:
描述: 相机镜头高度与模特的眼睛齐平。
效果: 最自然、最平等、最真实的视角。能很好地建立观众与模特的联系感,是最常用、最安全的角度。
适用: 绝大多数人像拍摄,特别是追求自然、纪实、亲切感的照片。对大部分人脸型都比较友好。
2. 俯视角度:
描述: 相机位置高于模特的眼睛,从上往下拍。
效果:
模特显得更娇小、可爱、柔弱、年轻或不成熟。
能强调眼睛(显得更大),弱化下巴和鼻子(显脸小)。
营造一种被关注、被保护的感觉,有时也带点俏皮或梦幻。
注意: 过度俯拍可能会让模特显得矮小、不够自信,甚至有种“压迫感”。要避免拍到头顶过多而显得头发稀疏。自拍常用的角度就是俯拍。
适用: 拍摄儿童、少女感写真、想显脸小、表现可爱或需要特殊视角时。
3. 仰视角度:
描述: 相机位置低于模特的眼睛,从下往上拍。
效果:
模特显得更高大、修长、有气势、自信、权威感或力量感。
能拉长腿部线条(尤其在低角度拍摄全身或半身时)。

使下巴和颈部线条更突出,天空常成为背景,画面开阔。
注意: 容易产生“双下巴”效果,鼻孔也可能比较明显(俗称“鼻孔视角”)。需引导模特下巴稍向前伸或微收下巴。角度过低可能显得夸张或不自然。
适用: 拍摄男性肖像、表现自信气场、需要视觉冲击力、拍摄全身照想显腿长、利用天空做背景时。
4. 侧面角度:
描述: 模特的脸部朝向与相机镜头呈一定角度(非正对镜头)。常见有45度侧脸、90度正侧脸。
效果:
45度侧脸 (最常用): 能很好地展现面部轮廓(下颌线、鼻梁),显脸瘦,有立体感,眼神看向镜头或远方都有韵味。
90度正侧脸: 突出面部线条的优美曲线(如鼻梁、嘴唇、下巴轮廓),极具艺术感和故事感,常用来表现沉思、忧郁或专注。
适用: 想表现轮廓美、显瘦、增加立体感、营造特定情绪(如沉思、优雅)。尤其适合轮廓分明的脸型。
5. 正面角度:
描述: 模特完全正对镜头。
效果: 最直接、最具有冲击力,能清晰展现模特的表情和眼神,建立强烈的交流感。显得端庄、正式。
注意: 容易显得脸宽、缺乏立体感。需要特别注意表情管理和眼神的传递。可通过发型、光影来增加立体感。
适用: 证件照、肖像照、需要强烈眼神交流、表现自信或严肃主题时。
总结与建议
光线是灵魂: 花时间观察和利用好光线,效果事半功倍。
眼睛是关键: 确保眼睛清晰锐利,眼神有光(使用反光板或闪光灯补眼神光)。
背景要简洁: 时刻注意背景是否干扰主体,善用大光圈虚化。
沟通不可少: 好的引导能让模特放松,拍出自然生动的照片。
角度多尝试: 不要只用一个角度拍到底。围着模特转一转,试试平视、稍俯、稍仰,观察哪个角度最能展现模特的特点和符合你的主题。45度侧脸和平视角度通常是最容易出片且安全的组合。
练习是王道: 多拍、多看(优秀作品)、多总结是提升的唯一途径。不要害怕失败。
掌握这些技巧和角度,并不断实践,你就能逐渐拍出更专业、更动人的人像作品!祝你拍摄愉快!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