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水拍摄技巧拍摄水需用什么滤镜
原标题:入水拍摄技巧拍摄水需用什么滤镜
导读:
一、 水面拍摄(拍摄水面、瀑布、河流、海浪等)主要挑战:1. 水面反光强烈: 天空、周围景物的倒影会干扰看到水下或水面本身的细节。2. 需要控制曝光时间: 拍摄流...
一、 水面拍摄(拍摄水面、瀑布、河流、海浪等)
主要挑战:
1. 水面反光强烈: 天空、周围景物的倒影会干扰看到水下或水面本身的细节。
2. 需要控制曝光时间: 拍摄流水如瀑布、溪流时,想要实现丝滑效果需要长时间曝光;拍摄高速运动的海浪则需要高速快门凝固瞬间。
3. 颜色饱和度: 偏振镜能显著提升水面以外景物的饱和度。
核心滤镜推荐
1. CPL 环形偏振镜:
作用: 这是水面拍摄最重要的滤镜!
有效消除或减弱水面反光,让你能看清水下的岩石、鱼群、水草等(消除程度取决于光线角度)。
减少非金属表面的反光(如树叶、岩石的湿面),显著提升色彩饱和度和对比度,让天空更蓝,白云更突出。
增加水面和天空的对比。
使用技巧: 旋转滤镜前镜片,观察取景器或屏幕,直到达到你想要的消除反光和增强饱和度的效果。效果在太阳与相机成90度角(侧光)时最明显。注意过度使用可能导致天空颜色不均匀或画面过暗。
2. ND 减光镜:
作用: 减少进入镜头的光量,允许你在明亮环境下使用更慢的快门速度。
实现慢门效果: 将奔腾的瀑布、湍急的溪流拍成如丝如雾般柔滑;让汹涌的海浪拍岸时呈现拉丝或雾化效果;使平静的水面更加光滑如镜。
平衡光比: 在日出日落等大光比场景下,配合GND使用。
规格选择:
档位: 常用ND8 (3档)、ND64 (6档)、ND1000 (10档)。档位越高,减光越多,需要的曝光时间越长。
类型: 方形插片式(方便搭配支架和GND)或圆形螺纹式(方便快捷)。
使用技巧: 需要上滤镜后重新构图对焦(或先对焦再上滤镜/锁定对焦)。使用三脚架和快门线/遥控器是必须的。
3. GND 渐变中性灰镜:
作用: 平衡天空与水面/地面的巨大光比,尤其在日出日落时分。
规格选择:
渐变类型: 硬渐变(如地平线分明)、软渐变(如山脉轮廓不规则)、反向渐变(日出日落太阳在地平线时)。
档位: 常用0.6 (2档)、0.9 (3档)、1.2 (4档)。
使用技巧: 需要方形滤镜支架系统。精确调整分界线位置对准地平线或明暗交界处。
4. UV镜/保护镜:
作用: 主要是物理保护镜头前组镜片,防止水花、沙砾、磕碰。对画质影响在高质量镜片上通常微乎其微。
注意: 不要贪图便宜购买劣质UV镜,劣质镀膜反而可能增加炫光鬼影,降低画质。有时也可以不装,但水边拍摄风险较高。
水面拍摄通用技巧
三脚架: 慢门拍摄必备,确保相机稳定。
快门线/遥控器: 避免手按快门引起的震动。
构图: 注意水平线是否平直;利用倒影;寻找引导线(河流、栈桥);注意前景(岩石、水草)增加纵深感。

安全第一: 注意脚下湿滑岩石、海浪突袭、潮汐变化。保护好相机设备。
清洁: 准备镜头布、气吹,随时擦除溅上的水珠和盐雾。
测光模式: 对于复杂光线,使用点测光或中央重点测光,并可能需要曝光补偿。
黄金时刻: 日出日落前后光线柔和,色彩丰富,是拍摄水景的最佳时机。
二、 水下拍摄(浮潜、潜水)
主要挑战:
1. 色彩失真: 水吸收光线,尤其红光最先被吸收,随着深度增加,画面会严重偏蓝绿色,失去红色、黄色等暖色调。
2. 光线衰减: 水下光线弱,且随深度迅速变暗。
3. 能见度受限: 悬浮颗粒、浮游生物影响清晰度和对比度。
4. 对焦困难: 自动对焦系统可能因光线弱、对比度低而犹豫。
5. 防水: 首要前提是可靠的防水壳或防水相机/运动相机。
核心滤镜/工具推荐
1. 红色滤镜 / 品红色滤镜:
作用: 这是浅水区域(通常5-15米深度,具体效果取决于水质和阳光)补偿红色光损失、校正色偏的最常用物理滤镜。
通过补充红色波长,恢复被水吸收的暖色调,使珊瑚、鱼类的色彩看起来更自然。
原理: 相当于在白平衡设置前加上一层"有色眼镜",强制增加红色。
局限:
会减少进光量(大约1档),在较深或光线较差时可能不适用,需要更高ISO或更大光圈。
效果随深度变化,过深效果不佳甚至使画面过红或过暗。
在人工光源或闪光灯下无效甚至起反作用。
选择: 通常有不同强度(浅红、深红),根据你常去的深度和水质选择。也有针对绿色淡水(如湖泊)的品红色滤镜。
使用: 直接拧在镜头前(需防水壳支持滤镜接口)。
2. 水下补光灯 / 摄影灯:
作用: 提供连续光源,解决光线衰减和色偏问题。是比滤镜更强大、更通用的解决方案。
还原色彩: 人工光源(白光)能有效补充红光和黄光,恢复物体真实色彩,尤其在中深水域。
提高亮度: 照亮主体,尤其在阴影处或较深位置。
提升对比度和清晰度: 光线能穿透水中悬浮物,提高画面的清晰度。
视频利器: 拍摄视频时,连续光源比闪光灯更实用。
局限: 需要携带额外的设备、电池,并增加潜水负担;光束范围有限;可能惊扰生物;价格较高。
3. 水下闪光灯:
作用: 提供高强度瞬间光源,是专业水下摄影还原色彩、凝固动态、提升画质的终极武器。
极佳的色彩还原能力: 近距离使用时能完美克服色偏。
凝固高速运动: 如快速游动的鱼群。
照亮主体,压暗背景: 创造戏剧性效果。

局限: 价格昂贵;需要学习布光技巧(防背散射);增加潜水复杂性;只能用于拍照(频闪可拍视频但亮度低)。
水下拍摄通用技巧与设置
可靠的防水装备: 这是生命线和设备安全底线!选择经过认证、适合你相机和潜水深度的防水壳,或购买专业水下相机/运动相机。每次下水前严格检查密封性。
白平衡调整:
自定义白平衡: 最有效的方式!在水下拍摄时,对准一个白色或中性灰色物体(如潜伴的脚蹼、沙地),手动设置自定义白平衡。
预设白平衡: 使用相机的水下模式或手动选择更高的色温值(如10000K以上)。
RAW格式: 至关重要!保留最大后期调整空间,尤其是色彩校正。
靠近,再靠近! 水会散射光线,降低对比度和清晰度。尽可能靠近你的拍摄主体,减少水和悬浮物对画面的干扰。
光线角度: 尽量让太阳在你身后,顺光拍摄能获得更好的光线和色彩。侧光能表现纹理。逆光创造剪影效果。
快门速度: 避免手抖和被摄物模糊。安全快门速度建议至少1/125s或更高。如果用闪光灯,注意闪光同步速度。
光圈: 水下景深通常看起来比空气中大。适度缩小光圈(如f/5.6
ISO: 在保证快门速度和光圈需求的前提下,尽量用低ISO减少噪点。现代相机的高ISO性能已大大提升。
对焦: 使用中心单点对焦更可靠。预对焦到大致距离再微调。注意自动对焦可能被漂浮物干扰。
潜水技巧: 良好的中性浮力控制是拍好水下照片的基础,能让你稳定构图,不扬沙。安全永远是第一位!
总结
拍摄水面(水上): CPL偏振镜是核心,用于消除反光和增强色彩;ND减光镜用于慢门流水效果;GND渐变镜用于平衡天地光比。
拍摄水下:
浅水自然光: 红色/品红色滤镜是简单有效的初步色彩校正方案。
追求更好效果(尤其中深水或弱光): 水下补光灯是更佳选择,提供连续光源并还原色彩。
专业级画质和动态捕捉: 水下闪光灯是最强大的工具。
无论是否用滤镜/灯: 自定义白平衡 + RAW格式拍摄是必须掌握的技巧。
共同前提: 安全第一! 可靠防水设备是水下拍摄的绝对基础。良好的拍摄技巧(构图、光线、稳定性)比滤镜本身更重要。
选择哪种滤镜最终取决于你的具体拍摄内容(水面景观还是水下世界)、环境条件(深度、水质、光线)以及你的设备预算。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你更好地拍摄水世界!祝你拍摄顺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