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景拍摄人像技巧-夜景人像如何拍摄
原标题:夜景拍摄人像技巧-夜景人像如何拍摄
导读:
核心挑战与解决思路1. 光线不足: 环境光弱,导致快门速度慢(易模糊)、ISO高(噪点多)、光圈不够大(背景虚化不足或主体暗)。2. 主体曝光不足: 环境光比人像主体...
核心挑战与解决思路
1. 光线不足: 环境光弱,导致快门速度慢(易模糊)、ISO高(噪点多)、光圈不够大(背景虚化不足或主体暗)。
2. 主体曝光不足: 环境光比人像主体亮(如霓虹灯背景),导致人脸发黑。
3. 对焦困难: 相机在暗光下难以准确对焦。
4. 画面杂乱: 夜景背景光源复杂,容易干扰主体。
解决之道:关键在于“光”与“稳”
一、 设备准备
1. 相机: 单反、微单甚至高端手机均可。相机在高ISO下控噪能力更强。
2. 镜头:
大光圈定焦镜头是首选: 如 f/1.8, f/1.4, f/1.2。50mm f/1.8 (俗称“小痰盂”) 是性价比极高的入门选择。大光圈能带来更多进光量,提高快门速度,降低ISO,并营造漂亮的背景虚化 (光斑效果)。
变焦镜头尽量使用最大光圈(如 f/2.8)。
3. 稳定设备 (非常重要!):
三脚架: 最佳选择,彻底解放快门速度限制,允许使用低ISO和小光圈。拍摄静态人像或需要清晰背景时必备。
独脚架: 比三脚架便携,提供一定稳定性,适合需要移动的场合。
稳定支撑物: 如果没有脚架,寻找栏杆、窗台、石墩等稳固物体支撑相机或身体。
4. 光源/补光设备 (提升人像效果的关键):
闪光灯:
机顶闪光灯: 最方便,但光线生硬,容易产生红眼和难看阴影。
离机闪光灯 + 柔光设备: 强烈推荐! 将闪光灯从相机上取下,通过引闪器触发,配合柔光罩、柔光箱、反光伞等使用。可以从侧面、斜上方等方向打光,模拟自然光,效果更柔和立体。
使用技巧: 降低闪光灯输出功率,与环境光融合;尝试慢速同步闪光 (后帘同步效果更自然)。
LED补光灯/棒灯: 持续光源,所见即所得,便于布光。可以调节亮度和色温。体积和电量是限制因素。
环境光利用: 巧妙利用路灯、橱窗光、霓虹灯牌、车灯等作为面光源或轮廓光。让人物靠近光源。
反光板: 在有一定环境光的情况下,可以用反光板将光线反射到人物暗部补光。需要助手配合。
5. 其他:
快门线或遥控器: 配合三脚架使用,避免按快门时相机震动。
备用电池: 低温环境和频繁使用闪光灯/补光灯耗电快。
镜头遮光罩: 减少杂光干扰。

二、 相机设置技巧 (使用 M档 或 A/Av档)
1. 拍摄模式:
光圈优先 (A/Av): 优先控制光圈(虚化程度和进光量),让相机自动决定快门速度。注意快门速度不能低于安全快门! 需要密切监视快门速度,必要时提高ISO补偿。
手动模式 (M): 最推荐! 完全掌控光圈、快门、ISO。需要根据测光和直方图灵活调整。
2. 光圈:
为了获得更多进光量和背景虚化,尽可能使用最大光圈 (如 f/1.8, f/2.8)。
如果需要背景有一定清晰度(如特色建筑),可以适当缩小光圈 (如 f/4, f/5.6),但需相应提高ISO或降低快门速度(需三脚架)。
3. 快门速度:
安全快门是底线: 手持拍摄时,快门速度建议 不低于 1/焦距(秒)。例如用50mm镜头,快门最好快于 1/50s。拍摄动态或需要更保险时,用更快快门(如 1/100s 或更快)。
使用三脚架时: 可以大大降低快门速度(几秒甚至更长),此时主要考虑人物是否能保持静止不动(或使用闪光灯定格人物)。
结合闪光灯: 快门速度主要影响环境光亮度,闪光灯负责照亮主体。可以尝试较慢的快门(如 1/15s
4. ISO:
在光圈和快门设定后,ISO 用来补偿曝光不足。
原则: 在保证曝光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用低 ISO (如 100, 200) 以获得最佳画质(减少噪点)。
手持拍摄且光线极暗时,需要提高 ISO (如 800, 1600, 3200 甚至更高),现代相机的高感能力已大幅提升。优先保证画面清晰(快门速度)和主体曝光(光圈),噪点可以后期处理一部分。
使用三脚架时,ISO 可以设置到最低。
5. 对焦:
挑战: 暗光下自动对焦困难,容易拉风箱或对错。
技巧:
使用相机 AF对焦辅助灯 (如果模特不介意红光)。
让模特 靠近光源,或 用手机/手电筒照亮模特脸部 辅助对焦,对上焦后关掉光源、锁定对焦再构图。
使用 单次自动对焦 (AF-S / One Shot),对焦在人眼(或靠近眼睛的面部)上。半按快门确认合焦提示(焦点变绿/红)。
如果自动对焦实在困难,切换到手动对焦 (MF),利用相机实时取景和放大功能,手动精确对焦到眼睛。
手机拍摄:点击屏幕对焦到人脸,并按住锁定对焦和曝光。
6. 测光:
背景通常比人物亮,使用全局测光(评价测光/矩阵测光)容易导致人脸欠曝。
推荐:使用点测光或中央重点测光,对着模特脸部测光,确保主体曝光正确。背景过曝可以接受或后期调整。
拍完立刻回看直方图和照片,检查人脸是否过暗或过亮。
7. 白平衡:
夜景光源复杂(钨丝灯、荧光灯、霓虹灯),自动白平衡可能不准。
建议:
使用 RAW格式 拍摄,后期可以无损调整白平衡。
根据主要光源手动设置白平衡(如钨丝灯、荧光灯等),或自定义白平衡。
保留一定的环境氛围色温(如暖黄的路灯)有时更有感觉。
三、 拍摄技巧与构图
1. 寻找光源:
让人物靠近光源: 路灯下、橱窗前、广告牌旁、有灯光照明的建筑物门口等。让光从侧面或斜上方照射,增强立体感。
利用背景光斑: 选择有丰富点光源(如路灯、车灯)的背景,大光圈虚化后形成美丽的光斑(焦外散景),烘托氛围。
2. 补光技巧:
方向: 避免从相机正前方直打(机顶闪效果),尝试侧光(45度左右)、逆光(轮廓光)、顶光(模仿月光)等,增加立体感和戏剧性。
柔光: 柔光至关重要! 给闪光灯或LED灯加柔光罩、柔光箱,或用反光板反射。让光线扩散,避免生硬的阴影和油光满面。柔光面积越大、距离越近,光线越柔和。
强度: 补光强度略弱于环境光或与环境光平衡,避免人物像P上去一样突兀。闪光灯可以降低功率输出。
色温: 注意补光灯的色温与环境光色温的协调。暖光环境用暖色补光,冷光环境用冷色补光,或制造冷暖对比(需谨慎)。
3. 背景选择:
选择有特色、有灯光装饰、简洁或有纵深感的背景。
利用大光圈虚化掉杂乱背景和干扰光源。
注意背景光源不要直接出现在人物头部后方,避免“头顶长东西”。
4. 引导模特:
保持稳定: 提醒模特在快门按下瞬间保持姿势稳定,尤其在快门速度较慢时。
情绪与互动: 夜景适合表达安静、浪漫、神秘、都市感等情绪,引导模特进入状态。
眼神光: 确保补光能在模特眼睛里形成眼神光,使人物更有神采。
5. 创意玩法:
慢门拖影: 使用三脚架,较慢快门(如1/2s或更慢),让模特在曝光后半段快速移动(如转头、挥手),形成动态模糊,背景清晰。需配合闪光灯(后帘同步)定格清晰瞬间。
光绘: 用三脚架,小光圈,低ISO,长曝光(数秒到数十秒)。模特保持不动,另一个人用光源(手电筒、灯棒、手机)在模特周围或背景绘制图案。

车流光轨背景: 选择有车流的背景,使用三脚架,小光圈 (f/8-f/16),低ISO,慢门(几秒到十几秒),让车灯拉出光轨,模特保持不动(可用闪光灯补光)。
四、 手机拍摄夜景人像要点
1. 使用夜景模式/人像模式: 现代手机算法强大。夜景模式会合成多张照片降噪提亮。人像模式模拟大光圈虚化。
2. 寻找光源/补光: 同样关键!靠近环境光源,或使用手机闪光灯(效果一般)、外接小型补光灯。
3. 保持稳定: 夜景模式通常需要手持稳定几秒钟,尽量找支撑或屏住呼吸。
4. 点按屏幕对焦和测光: 点击屏幕上人脸的位置,锁定对焦和曝光。上下滑动小太阳图标调整亮度(防止脸黑)。
5. 后期调整: 手机APP可以进一步调整亮度、对比度、色温、降噪等。
总结关键步骤
1. 稳: 能上三脚架最好,手持则保证安全快门。
2. 亮:
光圈开最大 (f值最小)。
快门速度不能低于安全快门 (手持时)。
ISO 在保证前两项前提下尽量低。
3. 光: 想尽一切办法给模特补光! (靠近环境光、闪光灯+柔光、LED灯)。这是夜景人像成功的关键。
4. 准: 确保准确对焦在眼睛上 (手动辅助或光源辅助)。
5. 测: 对着人脸测光,确保主体曝光正确。
6. 拍: 多尝试,多回看直方图和效果,及时调整参数。
7. 后期: 用RAW格式拍摄,后期调整曝光、白平衡、降噪、锐化等。
记住:夜景人像的核心矛盾是“环境光弱”与“需要照亮主体”,解决了补光问题,就成功了一大半!
多实践,根据现场环境灵活运用这些技巧,你一定能拍出令人惊艳的夜景人像作品!祝你拍摄愉快!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