徕卡M拍摄技巧,徕卡m使用技巧
原标题:徕卡M拍摄技巧,徕卡m使用技巧
导读: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风格。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徕卡M拍摄和使用技巧,帮助你更好地驾驭这台经典相机: 一、核心操控技巧(基础中的、核心操控技巧(基础中的基础)1. 精通黄斑对焦...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风格。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徕卡M拍摄和使用技巧,帮助你更好地驾驭这台经典相机:
一、核心操控技巧(基础中的、核心操控技巧(基础中的基础)
1. 精通黄斑对焦 (R黄斑对焦 (Rangefinder Focusing):
理解原理: 取景器中央有一个取景器中央有一个黄色(或其它颜色)黄色(或其它颜色)的矩形区域。当你转动对焦环时,你会看到被摄物体在这个区域你会看到被摄物体在这个区域内有“重影”。当两个影像完全重合时,即表示对焦准确。
练习是关键: 练习是关键: 这是徕卡M的精髓,也是最需要练习的部分。从静止物体开始练起(如门把手、书本边缘(如门把手、书本边缘、静止的人)。选择高对比度、有清晰线条的边缘作为对焦点会更容易。
动作要领: 动作要领: 眼睛盯着取景器中央黄斑区域,缓慢转动对焦环,集中精力转动对焦环,集中精力观察重影是否重合观察重影是否重合。不要看镜头上的距离。不要看镜头上的距离标尺(初期可以辅助理解)。
进阶:)。
进阶: 练习估焦和超焦距(见下文),减少依赖黄斑,提高抓拍速度。熟练后,对焦速度可以非常快。
2. 理解取景器视差和框线:差和框线:
视差: 取景器和镜头是分离的,近距离拍摄是分离的,近距离拍摄时,你看到的画面(取景器视角)和实际拍到的画面(镜头视角)会有偏移(视差)。取景器内的取景框线(亮线框)会进行自动补偿,框)会进行自动补偿,但并非完美,尤其近摄时,实际成像会略微偏向取景框指示区域的下方和右方(以相机方向为准)。构图时要有意识留有余地。
框线切换: 更换 框线切换: 更换不同焦距的镜头时,取不同焦距的镜头时,取景器内会自动切换显示景器内会自动切换显示对应的取景框(如对应的取景框(如35mm, 50mm, 28mm+90mm, 28mm+90mm, 75mm等)。确保你 75mm等)。确保你看到的框线与你安装的镜头焦距匹配。
3. 的镜头焦距匹配。
3. 熟悉曝光控制 (手动曝光为主):
为主):
数码M: 通常有光圈优先(A档)、手动有光圈优先(A档)、手动曝光(M档)、快门优先(S档,部分型号)(S档,部分型号)模式。强烈建议多用手动曝光(M档多用手动曝光(M档)。 你需要:
根据光线和创作意图手动设置光圈(镜头环)。
手动设置快门速度(机顶拨盘)。
顶拨盘)。
观察取景器内的测光指示(通常是箭头或圆点,指示曝光不足、正确、过度)。通过调整光圈或快门速度,使测光指示达到“正确”光指示达到“正确”状态(通常是箭头消失或状态(通常是箭头消失或圆点居中)。
圆点居中)。
理解测光模式: 理解测光模式: 徕卡M(数码)徕卡M(数码)通常是中央重点平均测光。它对画面中央区域(黄斑覆盖中央区域(黄斑覆盖范围附近)赋予更高的权重。注意场景中明权重。注意场景中明暗分布,必要时进行曝光补偿(如果使用A档)或手动调整(M档)。
胶片M: 胶片M: 通常是纯手动曝光(M档),需要依赖外置测光表、手机测光App或经验(阳光十六法则)来或经验(阳光十六法则)来设置光圈和快门速度。部分后期型号(如M6, M7型号(如M6, M7)有内置测光,原理同)有内置测光,原理同数码M的测光指示。
数码M的测光指示。
4. 镜头装卸:
4. 镜头装卸:
务必按住镜头释放按钮的同时旋转镜头。装按钮的同时旋转镜头。装回时,镜头上的红点对准机身上的红点,插入后旋转到位听到“咔嗒”声“咔嗒”声。操作要果断流畅。
二、拍摄技巧(提升你的徕卡影像)
1. 善用超焦距:
概念: 当你对焦在某个特定距离时,会有一段从近到远的范围会有一段从近到远的范围都是清晰的,这个范围就是景深。超焦距是利用景深的一种技巧:将对焦点设在“超焦距距离”上,使得从该距离的一半到无穷远的景物都在景深范围内清晰。
如何操作:
将镜头上的光圈值将镜头上的光圈值(如f/8)对准景深标尺上的无穷远符号 (上的无穷远符号 (∞)。
景深标尺上与所选光圈值(如f/8)相对的另一侧刻度(通常在左边)所指示的距离(如3m),就是景深近界限),就是景深近界限。这意味着从大约1.5米(3m的一半)5米(3m的一半)到无穷远都在清晰范围内到无穷远都在清晰范围内。
优势: 在街拍、风光等需要快速抓拍或大景深快速抓拍或大景深场景时,无需对焦,举起相机就能拍,大大提高速度和举起相机就能拍,大大提高速度和成功率(尤其配合35mm或28mm小光圈)。28mm小光圈)。是徕卡街拍是徕卡街拍大师的秘诀之一。
2.大师的秘诀之一。
2. 练习估焦:
在熟悉黄斑对焦和超焦距的基础上,培养对距离的直觉判断。观察场景,估算你与被摄主体的距离(米/英尺),然后直接将镜头对焦环拧到估算的距离刻度上,再举起相机拍摄。如果配合小光圈(增加景深),成功率很高。这比完全依赖黄斑更快,是更高级的“盲拍”基础。
3. 光圈的选择与“徕卡味”:
徕卡味”:
大光圈 (f/1.4, f/2, f/2.8):
创造迷人的浅景深、梦幻焦外(散景)。
弱光下保证快门速度。
下保证快门速度。
徕卡Summil 徕卡Summilux, Noctilux 镜头的大光圈成像极具特色(立体感、过渡、氛围)。
注意: 全开光圈时景深极浅,黄斑对焦精度要求极高,稍有偏差主体就会模糊。
中小光圈 (f/5.6
获得更大的景深,保证画面更多部分清晰(风景、环境人像、街拍)。
大多数镜头在这个光圈范围内成像最锐利,分辨率最佳。
配合超焦距使用,实现快速抓拍。
4. 快门速度的选择:

安全快门: 为避免手持抖动模糊,快门速度建议不低于 1/焦距(秒)。例如,50mm镜头用1例如,50mm镜头用1/60秒或更快;35mm用1/30秒或更快(数码M高感较好,可适当放宽)。,可适当放宽)。徕卡M机身小巧,更需要稳定的持机姿势和快门释放技巧(见下文)。
凝固下文)。
凝固瞬间: 拍摄运动物体需要更快的快门(1/物体需要更快的快门(1/250s, 1/500s250s, 1/500s或更高)。
制造动感: 可尝试慢门追随拍摄或拍摄动态模糊效果。
5. 动态模糊效果。
5. 构图与旁轴取景: 构图与旁轴取景:
所见非所得: 牢记取景所得: 牢记取景器看到的范围比实际拍到的略大(有额外的空间),框线内才是大致范围。利用这个才是大致范围。利用这个特点,可以在构图时更好地观察画面边缘外的元素,预判主体进入。
双眼睁开: 尝试在通过取景器观察的保持另一只眼睛睁开。的保持另一只眼睛睁开。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对拍摄环境的整体感知能力,更容易发现进入画面的瞬间,预判进入画面的瞬间,预判主体移动轨迹,是街拍和纪实摄影的核心技巧。
简洁构图: 徕卡镜头(尤其是35mm, 50mm)和成像风格很适合简洁有力的构图。注意线条、光影、主体与背景线条、光影、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三、实用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
三、实用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
1. 稳定的持机与快门释放:
左手托住镜头底部和对焦环托住镜头底部和对焦环,右手稳定机身,食指,右手稳定机身,食指自然搭在快门按钮自然搭在快门按钮上。
轻柔释放: 按下快门时动作要轻柔、平顺,避免突然用力导致相机抖动。想象是慢慢按到底,而不是“戳”下去。这点“戳”下去。这点在低速快门下尤其在低速快门下尤其重要。
2. 镜头盖与UV镜盖与UV镜:
养成:
养成随手盖好镜头盖的习惯,保护昂贵的镜片。
建议为每支镜头配一片高质量支镜头配一片高质量的多层镀膜UV镜(如B+W MRC Nano如B+W MRC Nano),作为第一道物理保护,防尘防刮蹭,对画质影响微乎其微。
3. 数码微。
3. 数码M的特殊功能利用:
实时取景 ( 实时取景 (LV) 和峰值对焦: 对于精确对焦(微距、大光圈特写)、使用长焦镜头(如90mm)或超广角如90mm)或超广角镜头(需要外置镜头(需要外置取景器)非常有用。峰值对焦能直观显示合焦区域。
电子焦区域。
电子取景器 (Visoflex): 提供类似单反的拍摄体验,100%视野,方便LV和峰值对焦,在强光下或需要精确构图/对焦时很实用。但会改变徕卡M改变徕卡M的便携性和旁轴体验。
白体验。
白平衡设置: 根据环境光准确设置或自定义白平衡,保证色彩还原。
文件格式: 尽量使用 DNG (RAW)尽量使用 DNG (RAW) 格式拍摄,保留最大后期调整空间。JPG直出也不错,徕卡的色彩科学很有味道。
4. 胶片味道。
4. 胶片M的注意事项:
装卷务必确认过片到位: 装完胶片后,空拍两张(过片+释放快门),观察回片扳手是否随过片扳手是否随过片扳手转动。这是判断胶片是否装好的关键。
注意胶片感光度 (ISO/ASA) 设置: 在ASA) 设置: 在机身设置正确的ISO值(如果有机内测光(如果有机内测光)。
回卷: 按回卷按钮,按指示方向平稳转动回片扳手,直到感觉阻力突然变小(胶片脱离感觉阻力突然变小(胶片脱离卷片轴),再打开后盖。
5. 保养与盖。
5. 保养与携带:
防尘防潮: 不使用时放入防潮箱。
使用时放入防潮箱。
清洁: 使用专业的气吹、镜头笔、镜头纸/布清洁、镜头纸/布清洁镜片和机身。避免用嘴吹气。
肩带/腕带: 使用可靠的肩带或腕 使用可靠的肩带或腕带,防止意外跌落。很多带,防止意外跌落。很多用户喜欢皮质半套,提供保护和手感。
低调手感。
低调出行: 徕卡M的一大优势是低调M的一大优势是低调小巧。避免张扬,更易捕捉自然瞬间。
四、进阶 四、进阶与心法
1. 选择你的“挂机头”: 通常推荐机头”: 通常推荐 35mm 或 50mm 作为第一 50mm 作为第一支也是常用的镜头。35支也是常用的镜头。35mm视角更广,环境感mm视角更广,环境感强,街拍、纪实更灵活;50mm视角接近人眼,构图更易掌控,人眼,构图更易掌控,虚化更明显。深入理解一个焦段。
2. 慢下来,思考: 慢下来,思考: 手动对焦和曝光迫使你慢下来观察、思考构图、等待瞬间。享受这个过程,这是徕卡体验的一部分。
3. 靠近,再靠近: 靠近,再靠近: 著名战地摄影师罗伯特 著名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的名言“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对靠得不够近”对徕卡用户尤其适用。旁轴取景没有视差黑屏,鼓励差黑屏,鼓励你大胆靠近主体。
4. 接受不完美: 黄斑对焦可能失误,估焦可能偏差,瞬间估焦可能偏差,瞬间可能错过。接受这些“不完美”,它们往往是徕卡照片独特魅力和真实感的一部分独特魅力和真实感的一部分。
5. 持续拍摄: 技巧的提升没有: 技巧的提升没有捷径,大量、持续的拍摄练习是掌握徕卡M的唯一途径。带着它上M的唯一途径。带着它上街,记录生活。
总结关键点
总结关键点
黄斑对焦 黄斑对焦是核心,勤练方能生巧。
生巧。

理解视差,看框线,构图留余地。
框线,构图留余地。
掌握手动曝光(M档),看懂测光提示。
超焦距和
超焦距和估焦是街拍抓拍利器。
根据意图选择光圈(氛围/景选择光圈(氛围/景深/画质)。
安全快门要牢记,稳定释放防模糊。
双眼睁开拍摄。
双眼睁开拍摄,感知环境预判瞬间。
保护和低调携带你的精密仪器。
精密仪器。
享受过程,慢下来思考,靠近你的主体。
拿起,靠近你的主体。
拿起你的徕卡M,走上你的徕卡M,走上街头,让每一次快门成为你与光影的对话。黄斑重合的瞬间,不仅是对焦的精准,更是你与世界相遇的证明精准,更是你与世界相遇的证明。那些需要耐心等待。那些需要耐心等待的画面,终将成为只属于你的视觉诗篇。属于你的视觉诗篇。 摄影的乐趣 摄影的乐趣,尽在方寸之间的掌控与不可预见的惊喜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