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徕卡m 拍摄技巧-徕卡m相机

徕卡m 拍摄技巧-徕卡m相机原标题:徕卡m 拍摄技巧-徕卡m相机

导读:

核心:理解并驾驭旁轴系统1. 熟悉取景器: 框线与视差: 取景器中的亮框线(对应你安装镜头的焦距)只是大致构图范围。实际拍摄画面会略有不同(视差),尤其在近距离拍摄时...

核心:理解并驾驭旁轴系统

1. 熟悉取景器:

框线与视差: 取景器中的亮框线(对应你安装镜头的焦距)只是大致构图范围。实际拍摄画面会略有不同(视差),尤其在近距离拍摄时。靠近拍摄时,最终成像会稍低于你看到的构图。记住这个特点,在近距离微调构图。

框线切换: 更换镜头时,取景器会自动切换框线。熟悉不同焦距(如 28/35, 50/75, 90/135)对应的框线位置和大小。

框线外的视野: 取景器显示的实际视野比框线范围更广(通常接近 28mm 视角)。利用这个优势!在构图的观察框线外即将进入画面的元素,预判决定性瞬间。

2. 掌握黄斑对焦: 这是徕卡 M 的核心技能。

徕卡m 拍摄技巧-徕卡m相机

原理: 通过取景器中央的小黄斑(或其它颜色)区域,将同一物体的两个影像(由取景器和测距窗投射)重合来实现精准对焦。

技巧:

寻找高对比度、清晰的边缘或线条作为对焦目标(如人的睫毛、衣服边缘、窗框、电线杆)。

将对焦环转动到黄斑大致重合,然后小幅度、精细地来回调整,直到完全重合。避免大幅度的快速转动。

练习在水平垂直方向上都能快速对准。垂直边缘有时更容易精确对焦。

弱光或低对比度场景: 寻找任何可能的边缘或使用辅助光源(如手机手电筒短暂照亮对焦区域)。熟练后可以练习估焦(见下文)。

保持黄斑清晰: 确保你的眼睛对准取景器中心,否则黄斑可能不清晰或消失。调整屈光度旋钮(如果有)到适合自己视力。

⚙️ 曝光控制(数码 M 和带测光的胶片 M)

3. 理解测光模式: 徕卡 M(数码和 M6/M7/MP 等)通常采用中央重点平均测光

特点: 对整个画面测光,但更偏重画面中央区域(不是单点)。这意味着画面边缘的明暗变化对测光影响较小。

徕卡m 拍摄技巧-徕卡m相机

技巧:

对准主体测光: 将相机中心(取景器中心点)对准你想要正确曝光的主体(尤其是中间调区域),半按快门或观察测光指示(数码看屏幕/EVF,胶片看 LED),然后锁定曝光(通常半按快门或按特定按钮),再重新构图。

处理高反差: 在明暗对比强烈的场景(如逆光),避免将中心对准过亮或过暗的区域测光,这样会导致严重曝光错误。对准中间调区域测光,或根据经验进行曝光补偿。

善用曝光补偿(数码和 M7): 在自动曝光模式下(如光圈优先),快速调整曝光补偿是应对复杂光线的关键。白加黑减原则依然适用。

手动曝光(推荐): 很多徕卡用户更喜欢手动设置光圈、快门和 ISO。这需要更多练习,但能提供最精准的控制。利用测光指示(在取景器或机顶 LCD 上)作为参考。

4. 光圈优先 (A 档): 这是徕卡数码 M 和 M7 上常用的模式。

控制景深: 根据你想要的景深(背景虚化程度或全景清晰)设置光圈。

相机自动设置快门速度: 确保快门速度不低于安全快门(1/焦距秒,数码 M 有防抖则另当别论)或你手持能稳定的速度。注意观察相机给出的快门速度值。

5. 快门速度选择:

安全快门: 防止手抖模糊。一般不低于 `1/焦距` 秒(如 50mm 镜头用 1/50s 或更快)。熟练后或借助支撑可尝试更低速度。

凝固瞬间: 拍摄运动物体需要足够快的快门(1/250s, 1/500s 或更快)。

慢门创意: 有意制造动态模糊(如流水、车灯轨迹)可用慢速快门(需三脚架)。

构图与拍摄心态

6. 靠近!再靠近! 徕卡 M 的经典焦段(28mm, 35mm, 50mm)非常适合人文纪实。罗伯特·卡帕的名言“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在这里尤其适用。旁轴取景让你能在拍摄时保持双眼睁开(一只看取景器,一只观察环境),更容易融入场景并靠近主体。

7. 预判与耐心: 旁轴相机在按下快门瞬间会有短暂的黑屏(反光板抬起)。这要求你更依赖预判。观察场景,预测动作高潮点(如人物表情变化、运动趋势),提前构图、对焦(或估焦),在决定性瞬间到来前稍早一点按下快门。慢下来,享受这个过程。

8. 简化构图: 徕卡镜头的光学素质极高,全开光圈也能获得出色的中心锐度和独特的焦外成像。尝试用大光圈(f/1.4, f/2)突出主体,简化背景,营造氛围感。

9. 水平与垂直: 利用徕卡 M 小巧的体积,轻松尝试横构图和竖构图。注意保持画面水平(取景器内有水平参考线或点)。

特殊场景技巧

10. 弱光拍摄:

大光圈是王道: 充分利用 f/1.4, f/2 等大光圈镜头。

提高 ISO(数码): 现代数码 M 高感表现优秀,不要害怕适度提高 ISO。

黄斑对焦技巧: 如上所述,寻找高对比边缘或辅助光源。

估焦: 熟练掌握后,在弱光或快速抓拍时,估焦是重要技能(见下文)。

稳定支撑: 必要时使用三脚架或寻找支撑物。

11. 超焦距与估焦: 街拍和快速反应的法宝。

超焦距: 设定一个光圈(如 f/8 或 f/11),将对焦环调到特定距离(通常镜头上标有超焦距刻度),使从某个较近距离到无穷远的景物都相对清晰。非常适合扫街、风景。

估焦: 不通过黄斑,直接根据经验估算主体距离并手动设置对焦环距离标尺。需要大量练习,但对抓拍极其高效。从 2 米、3 米、5 米这些常用距离开始练习判断。

12. 使用广角镜头: 28mm 和 35mm 是徕卡 M 的黄金人文焦段。

景深大: 更容易获得大景深(全景清晰)。

构图包容性强: 需要更注意前景的运用和画面元素的安排,避免杂乱。

靠近拍摄: 发挥其透视感和空间感。

实用小贴士

13. 镜头盖管理: M 镜头的遮光罩通常不可拆卸,镜头盖是分离的。养成拍摄时取下镜头盖,不拍时立即盖上的习惯,避免错失瞬间或损伤镜头。

14. 电池续航(数码): 数码 M 续航相对一般。多备一块电池,尤其外出时。胶片 M(除 M6 TTL/M7 等少数)通常不依赖电池(仅测光需要)。

15. 保护取景器: 旁轴取景器精密且凸出。建议安装一个金属或高质量塑料的取景器保护框,防止磕碰损坏。

16. 肩带/腕带: 选择舒适可靠的肩带或腕带,方便随时举起相机拍摄。

17. 定期清洁: 保持镜头前后镜片、取景器目镜和测距窗清洁(用专业镜头笔或布)。传感器清洁(数码)需更谨慎。

❤️ 最重要的心态

接受不完美: 手动对焦、估焦、旁轴视差都可能带来"失误",但这些"失误"有时恰恰成就了独特的瞬间和味道。享受过程而非追求100%的"准确"。

专注当下: 徕卡 M 的纯粹性让你更专注于光线、构图和瞬间本身,而不是复杂的菜单和参数。

练习、练习、再练习: 所有技巧都源于熟练度。多拍,多尝试不同的场景、光线和设置,逐步形成肌肉记忆和直觉。

徕卡 M 的魅力在于其过程——当你熟练掌握了黄斑对焦的节奏,习惯了旁轴取景的独特视野,开始凭直觉预估焦距和曝光,那一刻你会真正体会到"人机合一"的拍摄乐趣。 拿起你的 M,走上街头,耐心练习这些技巧,很快你就会发现自己不仅能驾驭这台传奇相机,更能拍出充满故事感的独特影像。祝你享受这段纯粹的摄影旅程!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8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